葉兆輝鼓勵港人1萬元轉贈基層 「你快樂所以我快樂」

社會

發布時間: 2020/06/16 07:00

分享:

分享:

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進行先導計劃,帶頭轉贈政府即將派發的1萬元,發現捐款人的快樂指數會大幅上升。(陳靜儀攝)

政府全民派發1萬元,市民除了賺盡銀行優惠外,如何可以為這筆錢「增值」?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近月進行研究,帶頭將這筆錢捐給獲校長推薦、有需要的中小幼學生家庭,不但令受助人更快樂,捐款人的快樂指數更有顯著增幅。數據會說話,他亦親身感受到何謂「施比受『更為有福』」。

葉兆輝鼓勵港人發揮同理心「轉贈愛」,善用即將於下月到手的1萬元,在低沉的社會氣氛下,為香港人帶來多一點快樂。

早於政府年初宣布向年滿18歲的香港永久性居民派發1萬元時,葉兆輝已認為政府派錢措施有不足,未能針對有需要人士,但若只向窮人派錢,要經過繁複審核拖慢進度,又是兩難。

另一邊廂,一些較高收入人士亦向他說,收到1萬元也不會特別開心,令他萌生將政府派1萬元轉贈予有需要的學生家庭,並已完成先導計劃,以一場社會實驗,研究如何令這1萬元用得其所。

社會實驗 捐款者快樂指數升

葉兆輝進行的先導計劃,邀請35名捐款人各捐出1萬元或以上款項,給41個受惠家庭,涵蓋14間中小學及幼稚園。他表示,捐款人最初預計收到政府派發1萬元,對其開心程度不會帶來明顯分別,其自評快樂指數,以10分為滿分,僅由平均5.2分提升至5.6分;而最多人選擇將款項儲起,其次是買禮物及娛樂旅遊等消費品上。

不過,他發現在捐款後,不論捐款或受助人都感到更加快樂,捐款人的快樂指數增幅尤其顯著,上升2.6分至8.2分,跟只獲政府派錢時,形成強烈對比;而受助人收到捐款後,快樂指數亦進一步提升至8.3分,「我現在才知道甚麼是施比受更為有福,『施』、『受』都有福,但是(施)『更為有福』。」

較高收入人士 派錢可有可無

葉兆輝形容港人向來怕執輸、經常攞着數,決策只着眼於物質上的收入,但這場社會實驗卻反映,這1萬元對於本身無需要的人來說是可有可無,「有甚麼東西可以令到你(的快樂指數)提升到8分?可能是老闆加你三分之一人工,但也很難做到。」「我用數據告訴你,如果你能分享這1萬元予有需要人士,你可以變得更快樂。」

他承認時下社會氣氛,不少人寧願儲錢、「慳得就慳」,但他強調不一定是好有錢的人才可以捐錢,希望港人可以改變心態,將這筆錢視為政府額外發放的「身外錢」,與其他人分享。

熟悉人口政策的葉兆輝指出,本港300多萬名打工仔,月入超過8萬元的估計約佔1成,「如當中1%、即約3,000人願意參與,加埋都有3,000萬元,可以幫到許多人。」先導計劃中,除了最初與他一同構思計劃的會德豐地產常務董事黃光耀有帶頭捐款,前律政司長梁愛詩及環境局前副局長陸恭蕙等前高官亦有響應。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透過派錢鼓勵市民消費,但葉兆輝認為市民減少消費是「(社會)氣氛問題」,指有些人雖然有錢,但也無心情消費,倒不如用這筆錢幫助別人,令雙方都開心。

他說:「不少行業受到疫情或社會運動影響,是時候發揮同理心和互助心,不應只說不做。」故特別鼓勵在大學或大公司工作、沒有受到疫情很大影響的「幸運一群」,將自己擁有的幸運(政府派發1萬元)傳遞出去。

冀「幸運一群」 伸援手轉贈愛

葉兆輝提到,有受助的女學生雙親從事服務性行業,疫下收入大減,其任職夜更的士司機的父親年初更發生交通意外受傷,減少開工;另有已來港3年的新移民學生,本身對香港冷感,今年考文憑試、中學畢業,仍被校長記掛、推薦參加計劃受助,令該學生頓時感到人間溫暖,希望他日工作賺錢,幫助有需要的人。

「轉贈愛計劃」由樂善堂主力籌辦,提供捐款平台,受助人全部是由校長推薦、非領取綜援的有需要學生家庭。葉兆輝直言,有心人不一定要透過特定機構捐款,最希望港人能夠改變固有思維,留意到身邊的人有需要,也可以「打開銀包」主動伸出援手。

有受助學生透過油畫表達謝意 (港大提供圖片)

轉贈愛計劃已籌160萬 葉兆輝盼「心甘情願」行善

葉兆輝勉港人疫下勿悲觀 贏人要保質素

立即下載hket App,掌握「全球疫情實時動態」、口罩供應資訊及急症室輪候時間: https://bit.ly/2V94aIF

一APP在手洞悉天下 立即訂閱送高達$480訂閱禮品:https://bit.ly/39VrHSC

記者:馮琪雅